个人背景
★作者昵称:Julie
★录取院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专业方向:心理学
★高中学校:上海某国际学校AP课程
★GPA:4.56
★SAT/ACT:test optional
★语言成绩:托福114
★课外活动:
- Cornell夏校
- 疫情期间志愿者活动
- 产后抑郁关怀
- 同辈支持平台
- 心理社社长
- 女子羽毛球校队
★科研经历:积极心理学相关话题,在国际会议发表
★奖项/荣誉:
- Brainbee全国三等奖
- CTB regional first award,national top 10%
- JEA media superior award
- 校内辩论赛最佳辩手
随着盛夏的蝉鸣,我终于在中考结束后决定留学。逃离了压抑的氛围,我来到一所AP课程体系的国际学校。
要说体制内和体制外最大的区别,我认为是道路拓宽后的迷茫。过去我深知需要在最后的考试中拿到比别人更高的分数,所以我要多做练习题、模拟试卷,一切都为考试做准备。
然而,进入国际高中,我却有些不知所措。考试不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竞争对手不再是身边的人,可以自主安排的时间更多了,更多的选择也带来了更多的迷茫——我该不该参加这个竞赛?我要不要参加这个课外活动?要怎么安排标化考试的时间线?
虽然我早就折服于心理学的魅力,认定心理学是我的专业,刚进高中时我却还是想着要美化个人经历,随波逐流地参加了一些商赛,不但没有获得太好的奖项,还耽误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于是我开始拒绝那些自己热情不高的活动,寻找想做的事情,比如组织冥想活动、参加辩论赛和加入同辈支持平台。
从此,课外活动不再是我的负担,而变成了有意思的事情。尽管有时候我会和组员讨论到深夜,会在辩论赛的聚光灯下紧张到心悸,会为活动策划方案焦头烂额,我都在这些活动中真正找到了近乎自我实现的充实感。
写文书还要兼顾校内课程,这里是我在复习微积分
掌握了新的节奏后,我越来越多地考虑自己的感受,不会为了更漂亮的成绩单而刻意去选更难的课,在选择AP课程时也更多按照我的兴趣来选。于是,我的成绩在年级中名列前茅,很早就和托福分手,还在10年级报名的所有AP考试中获得了5分。
很快,我变成同学口中的“卷王”,但我并没有感到疲惫,好像一切只是顺其自然。我变得更加自信,在编程0基础的情况下还选了一直很想尝试的AP CSA,意外收获了全新的体验。
和好朋友坐在一起上的一节很有意思的英语课
11年级,原本平衡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网课和AP考试取消打乱了节奏,我和许多AP课程的学生一样,受到了重重一击。但我并没有陷入虚无主义,反而趁着学业压力减少时加入了疫情期间的志愿者团队,在信息核实组和心理疗愈组工作,我忙着整合医院信息,还疏导志愿者的心理压力,尝试汇集微小的力量以击败空虚和病痛,这一段经历也成为后来我文书中的重要素材。
比起焦虑地剖析每一门选课的价值,或是每一个竞赛与活动的重要性,尝试抛下选择背后功利的因素,找到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反而是我在高中从“存活”到“如鱼得水”的秘诀。
但,我的申请季却远远没有这么顺利。
最后一次放学路上看到的落日
我想把自己的申请季看作一场探险。
有好多次,我在升学指导办公室里一直坐到天黑,一边为永远也改不完美的申请材料感到焦虑,一边又有一种将命运暂时安放在别人手里的轻松。时间久了,我读自己的文书显得生疏,仿佛我写的不是我自己,而是一个被建构出来的,更贴合招生官眼光的陌生人。我寻找着各种精妙的写作技巧和积极的措辞,在文书的不同层面中体现出我热爱专业,热爱生活,像小太阳一般包裹着世界。
但现实生活中,我却不能持续照耀。
申请季的to do list,虽然不长但其实每个都要做得很精细
我在申请季收到的第一个消息,是来自dream school的拒信。
熬过无数个失眠的夜晚,无数次深呼吸后,映入眼帘的却是:“Our decision is final and we are unable to consider appeals of any kind.”
即使时隔半年,看到这句话,我还是会感到一阵钝痛。那天我收到了很多关心,但我并不想要,他人善意的安慰也会被我当作对“loser”自上而下的的怜悯。我完完全全被那封拒信占据,它并不吵闹,也不带有任何情绪,只是长久地漂浮在大脑皮层。
和其他在早申阶段失意的美本选手一样,我也曾看着近乎完美的成绩单和虚无的未来陷入自我怀疑——我付诸的所有努力是否有意义?我是不是从一开始就做错了?但我知道,我依旧是我。我过去的成就不会因为一封offer而突然大放异彩,更不会被招生官在10分钟内作出的决策轻易推翻。
我开始回望过去的三年,甚至更久的时空,在申请季的探险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有意义的知识,沿途的眼泪、欢笑、爱和陪伴我都视如珍宝。
此后一周的某个凌晨,我忽然惊醒,检查邮箱,半梦半醒地点开UCAS,看到我的第一封offer静静地躺在那里等我。尽管曼彻斯特大学只是我的保底学校,我却激动又如释重负。此时我的室友们都还在睡梦中,我不知道能分享给谁,于是迷迷糊糊又很幸福地在床上翻滚。当然,我后来又收到很多的拒信,但我都近乎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
在这场探险中,我被推着成长。有时候我会偶然拾取到宝藏,也有时我被路旁的荆棘划伤,但沿途的风景总是会在脑海中翻来覆去。在写文书、整理简历的时候,也是重新构建我对自己和所学专业认知的过程。我终于可以自豪地说,我变成了更完整、更厉害的人。
毕业快乐!
而后,我度过了相对轻松的一段时间,终于到了要决定最终去向的时候。我纠结的选项主要是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
从我第一次去美国开始,我就沉醉于西海岸加州的美丽风光。漂亮的海滩,海滩边的棕榈树和卖冰可乐的自动售货机,还有可以看到落日的飞车和公路我记了好久。但UIUC portal的“boom-in moment”和welcoming video也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它优良的学术氛围、高性价比和优越的心理学专业排名也让我难以割舍。
我的老师对于纠结于几所学校之间的同学给出的建议是,不要急着做出决定,可以从官网、中国学联公众号、新生宣讲会、社交平台上学长学姐发布的就读体验等等渠道多方面整合信息,细致比对,还可以列出自己最看重的几个因素,慢慢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校。
因此我加入了这两所学校的新生群,听取了学长学姐的建议,还参与了一些新生宣讲会,决定忍痛和美丽的加州道别。
我认为UIUC的课程安排和心理学的专业设置更适合我。除了传统的像社会心理学、神经科学等方向,UIUC的心理学专业还提供了跨学科的方向。它更为灵活的方向,是允许学生创建自己的专业。学生可以结合现有的专业方向,比如临床/社区+发展、行为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工业/组织+社会或人格、多样性科学+临床/社区等,帮助我设计更适合兴趣又兼顾职业道路的专业。同时,它也有更多我感兴趣的心理学相关研究项目,在群里的交流也让我感觉更舒适。
虽然UCI有着宜居的气候、便利的生活环境、丰富的社交和很多湾区实习机会,对于心理学本科来说,我还是觉得学校声誉和研究机会更重要,我更倾向于在学术和研究方面获得更好的体验。
最终,在得知我的朋友也要去UIUC后,我更加坚定地接受了UIUC的offer,成为了“玉米地”的一员。
即便申请季告一段落,探险还在继续。愿走在留学路上的我们,都能带着好奇,向着未来,昂首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