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速降、文学、社媒都热爱,南外IB让她“营养均衡”,ED录取纽约大学!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2日 11:32:50

个人背景


★作者昵称 Erica
★录取院校 纽约大学(ED录取)
★专业方向 Global Liberal Studies
★高中学校 NFLS南京外国语学校
★SAT 1480
★托福 113
★课外活动

  • Initiator and Vice Producer, Jiang Su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NYU小文书)
  • Leave No Trace Trainer, Center for Outdoor Ethics(NYU小文书)
  • 艺术:钢琴、参演戏剧、制作了个人书法作品集
  • 志愿者活动:核酸检测AHA First Aid Trainer
  • 长期坚持的运动:滑板、卡丁车
    ★科研经历
  • The Study About the Emotional State and Physical Activity of Adolescents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和同学一起发表过论文,发表期刊 LNICST, volume 388)
    ★奖项/荣誉
  • National Gold Award, UK Mathematics Trust(UKMT)-International
  • 15% in American Mathematics Competitions (AMC)-International
  • Regional Bronze Award, National Academic Quiz Tournaments (NAQT) - National
  • 15% in Euclid Mathematics Contest (Euclid)- international
  • National Silver Award, National Economics Challenge (NEC) (AS division)- International
  • Honorable Mention Award, Youth Observation Contest (YOC)- International

 


美本申请,就是不断定义自我


虽然我们经常从别人口中听到关于自己的评价,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总是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而美本申请就是要让我们去想“我究竟想成为怎样的人”。

 

美本申请是一个不断发掘自身,不断定义自我的过程。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成长意义的过程。

 

我从幼儿园开始接触双语,小学读的也是外国语学校。很早开始接触欧美文化,这在无形中塑造了我开朗外向的性格,也让我的爱好变得多元。由于父母对我人生的规划,初中时我又被安排到体制内读书,可是我觉得高强度的、没有课余生活的体制内教育完全不适合我。我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去卷校内的学习,这样的日子一度让我感觉十分压抑。直到中考结束后,我又回到了国际高中继续读书。

 

高中我选择了南外IB,在决定读IB之前,很多人劝我不要学IB,因为要写很多东西很辛苦。诚然,两年的IBDP生涯的确让我感受到了学姐学长抱怨的理由。不仅仅是因为IB的六门课要求学生文理兼修,而且我们需要学3门很费时间、很花心思的核心课程:CAS TOK EE。除此以外,我们还要给每一门课写IA或者考IO。所以,南外IB学生无睡眠是真的!

 

 

但是,IB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和别的国际课程体系不一样的是,我们可以学习中文,因为我喜欢文学,所以选择了学习高科。即使不好拿到7分,我也在两年的学习中读了很多书,和老师探讨了一些有意思的全球性问题;在写数学物理IA的时候,因为需要排版,需要打公式,我自学了latex语言,虽然一开始经常格式错误也需要不停地Google,但是在写了几篇论文以后,我已经基本掌握了overleaf最基本的使用方法;还有,在写EE的时候,我学习如何在外网找合适的文献,如何正确引用别人的观点;甚至是TOK都教会了我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

 

彻彻底底贯穿高中两年的还是CAS,正是CAS的核心课程让我在课余时间又捡起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管是滑板、溜冰,还是写进主文书的速降,这些课余活动都让我意识到,青春并不是被书本知识填满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更加广泛的定义。青春是在我采访科学家的时候感受到他们对学术的尊敬,是我在玩速降的时候感受到的专注力,是我组织活动时学习到的领导力……

 

高中三年,父母也反思道,如果小时候多听听我的想法和感受,也许能少走一些弯路。父母总想着让孩子走他们已经铺好的那条路,可是细细想来,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路,我们都在定义自己,而不是让别人来定义我们。

 

 

美本的Personal Statement就是要我们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经历、出类拔萃的特长,要求我们所有人不能同质化,评判标准并不由一张成绩单决定。所以,每一位美本人都在阐述自己的闪光点,都在向别人展示自己最优秀的那一面。

 


ED录取我的梦校——纽约大学!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dream school,不管是喜欢文理学院还是大U,喜欢郊区还是大城市,在真正动笔写文书之前,其实对自己想去什么样的学校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

 

但是,每个美本人还是会非常慎重地考虑和确定什么学校用来ED,什么学校直接EA,以及什么样的学校放在RD。

 

于我而言,选校最重要的还是和自身的适配度。我ED1选择了布兰迪斯大学,在波士顿的一所规模中等的大学。这所学校我并没有特别喜欢,甚至萌生过要不要withdraw的想法。

 

ED1选择布兰迪斯也是父母和中介出于的各方面考量——父母认为这所学校的地理位置非常放心,一方面不在波士顿市中心,学校安全系数非常之高;另一方面坐车去downtown只需要一个小时,所以业余生活也不会被困在学校里。而中介觉得这所学校比较偏精英式教育,并且作为一个排名Top 44的学校,是比较容易拿到录取的。

 

可是在做school research的时候,我认为这所学校和我并没有很适配,我还是更喜欢在downtown附近的学校读书,也对布兰迪斯culture中的犹太文化没有太大的认同感。所以,在ED1出结果的时候,被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等到ED2的时候,我和父母、中介认真讨论了选校,最终把NYU确定下来。我认为,NYU和我的适配程度是非常之高的。学校坐落在纽约市中心,这样的一个地理位置非常适合喜欢看演唱会、喜欢social、喜欢探店打卡的我。此外,NYU的社团活动和课程选择非常丰富,各种小众文化在NYU都可以有一席之地。

 

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NYU在世界各地的校区。它有一个GLS(Global Liberal Study)项目,大三可以选择NYU在全球任意的一个校区读书。作为一个非常喜欢意大利文艺复兴这段历史的人,NYU在佛罗伦萨校区开设的课程简直就是我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不仅可以去博物馆上课,还有social media strategy教你如何成为社交平台的博主。

 

做完以上的school research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GLS的项目,并且在提交NYU的文书时阐释了我为什么想要在不同的校区学习和生活,其实也相当于传递给NYU一个信号,为什么可以考虑录取我。

 

美本申请,讲究对症下药。当我研究了GLS提供的课程以后,就把自己最符合该课程的活动写进了小文书。GLS项目希望学生可以探索文本和语境的批判性和创性研究、思想和人民的运动、物质文化、城市、十字路口和不断变化的传播媒体的融合。所以,求知欲、批判性、跨学科界限建立联系、拥抱新观点成为了我申请季的主题词汇。

 

我在小文书里提到的活动就是我希望可以采访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结合我已经做的采访),通过social media来传递更具有价值的思想。我还写到了做过的Leave No Trace的活动,提到了自己对亲身体验LNT这种活动的感知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或许是NYU看到了我提出的创造性方案,以及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决心,招生官于是认为我是match这个program的,最终“好心”收录了我。

 


我们在选校的时候,大学也在选我们


在申请季中,我听到过很多朋友抱怨,不知道什么学校适合自己,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dream school录取,这种焦虑从高一开始,直到申请季时所有学术成绩已经基本尘埃落定,申请已经提交完毕,这个时候大家的焦虑才会到达顶峰。从最早12月美本ED出结果,五六月waitlist还会继续捞人,漫长的等待其实是很多美本申请者的焦虑来源。

 

我们总会进行比较,也会怀疑,为什么他被录取了,而我没有?为什么这个学校还能把我拒了?为什么要waitlist我?

 

一开始的我也是焦虑的,当ED1被拒的时候,我也怀疑过自己。不过后来我想明白了,布兰迪斯确实和我适配度不高。我们在选校的时候,大学也在选我们。所以我调整心态,坚定想法,重新选校。

 

我们没有必要被PUA,拒信并不是我们判定自己价值的依据。被一所大学拒绝,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我们不优秀,而是我们和大学不合适。

 

我身边有很多优秀但是ED1和ED2都被拒得很惨的朋友,但是RD开始乱杀;也有美本Top 30一个录取没有,结果一下子拿到UCB录取的朋友。还有几乎没有录到好大学的朋友,两天被三个waitlist捞起。

 

即使最初的结果并不是我们满意的,但美本申请是一个长时间的拉锯战,也许会焦虑、会怀疑,但一定要坚信,结果会如我们所愿。

点击咨询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