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许多大学的地理位置都比较偏僻,虽然美国的校园基本都不设像国内一样的大门,但是安全问题还是很受校方重视的。我就读的Lehigh University位于宾州,学校比较大,校方为了保障住在校内学生的安全,police department会每天定时巡逻。
在图书馆内学习到很晚甚至通宵的同学回宿舍也不用担心,一般校车即使停运也可以打电话要求bus on demand,在学校内随处可见蓝色的柱子,柱子上的紧急按钮就是为了学生安全而设置,非常人性化。
(这是学校与安全相关的App,有警局的联系方式,campus map,report安全问题等等)
2、美国大学在入学前都会强制留学生购买保险,一般来说费用非常高昂,所以建议同学们如果看到有校外保险可以试试和学校沟通能不能购买校外的,然后waive强制的那份保险钱,这样能省几千刀哦。
3、美国校医院一般可以免费接种很多疫苗,包括新冠,流感以及hpv等。有些疫苗就算要先付钱也是可以之后用保险cover的。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去打,特别是hpv,不用排队。
4、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来到一个新环境后很不习惯热情地和陌生人用英语交谈,上课也不习惯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因为国内的教育习惯上课点名,但是美国本科课堂还是要靠自己主动表现。
我的建议是,即使回答错误也没关系,因为美国教育就是以鼓励你为主,能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事情,并没有人会因为口音或者想法不同嘲笑你。另外,在美国读本科,participation占最后成绩很大的一部分。上课发言的好处就是能让教授记住你,这在以后找工作/实习,或者是写推荐信方面都能起到很大作用。毕竟很多的工作机会都来自于身边朋友和老师的内推。我的marketing课程教授在做老师的同时也经常为一些公司做marketing research,相关行业的资源自然会多一些。机会永远是自己去争取的,如果没有人了解你的能力,又怎么会把机会推给你呢。
(课堂上的kahoot game,一般用来做知识竞赛)
(某一门mkt课的grade break-down)
5、保持良好的GPA很重要。我大一的时候GPA不是特别高,后来才发现要把cumulative GPA大幅度往上提升是很困难的,所以最好每个学期都能保持相对良好的GPA,这样才不至于最后到毕业或者读研时手足无措。毕竟,很多大学看个人简历时还是很看重GPA的。
(学校里的暖心标语,辛苦学习的同时也要记得work-life balance呀)
6、不要随意翘课缺席,很多课程是记attendance的,对于小班化授课的学校而言,老师一眼就能看出谁没有来。如果有正当理由的话,记得提前请假或者是事后补请假条,不然很可能被扣分。
7、美国人习惯call by last name, 一般叫教授都叫professor xxx,不要叫teacher。不过好像很多教授会更喜欢学生call by Doctor。
8、合理运用教授的office hour,可以和教授讨论一些课上没听懂的问题,或者咨询一些作业相关的疑问,也是一种刷脸以及和教授拉近关系的方法。
9、到了美国才发现小组作业非常普遍,而且一般都是随机分组,学期末还有peer review。所以,一定要谨记做好分内的事情,按时开会和组员沟通。
(mkt课程喜欢让你运用知识到real-life case中)
10、一定要记得经常检查自己的email,查看自己的schedule或者是重要事项。上大学后都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错过什么重要会议或者研讨会,后果都得由自己承担。建议大家自己用google calendar或者其他工具做一张自己的时间表,因为大学中会有很多课程以外的活动,比如社团活动以及讲座等等,很多可能你前几周sign up的一个活动,过后就忘记了参加。
11、还可以记一下自己所有课程的assignment ddl 和考试时间,帮助自己安排复习计划。Deadline应该是留学生过分熟悉的一个词了,尤其是期中或者期末周有很多个ddl,老师会提前几周给你布置一个作业,那么这时候自己就要谨记这些提交日期,不要拖延。一定要保存并且时常查看教学大纲。
(Lehigh 图书馆的学习氛围)
12、留学以后一定要记得Citation!美国大学对于学术引用非常重视,一般来说格式有APA, MLA等,具体要看不同老师的要求。千万不要引用了别人的学术成果却不cite,这是很严重的抄袭行为,可能导致作业直接零分甚至更坏的后果。
13、美国大学有一项accomodation,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去了解一下,一般来说是给在考试时需要帮助的同学多一些考试时间或者其他辅助。
14、多参与校内活动,包括中国留学生会等,社团经历通常都可以在简历中作为校内经历的一部分,来体现你如何为学校和身边同学做贡献,是一个大加分项。
15、美国低于21岁是不能饮酒的,一般买酒或者进酒吧会查id。
16、美国很多地方的移动支付不太方便,所以出门还是带现金或者刷卡为主。
17、在整理行李时真的不需要带很多电器类,美国电压和中国不一样,很多电器带过来很可能无法正常使用,而且还占行李空间。
18、在美国叫救护车和消防车的费用很高昂,这也是很多人非常不愿意叫救护车的原因。一般美国房子里都带有烟雾警报器,如果它响了并且一直响就应该会有消防车过来。如果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一般手动把烟雾警报器按掉就可以了。但是大家如果真的碰上紧急情况,就还是不要心疼钱了。
19、美国人没有晾晒的习惯(好像有些州户外晾晒是犯法的),洗完衣服一般用烘干机,不过贵重衣服最好还是送去洗衣店。
20、我在美国读完本科后又来到新加坡读研,非常直观的一点就读感受是两个国家的学习氛围非常不同。相比之下,欧美的学习氛围还是比较chill,因为他们提倡多方面的发展,整个学习的workload也不会特别的大(当然也因专业而异)。但是来到新加坡三个月我就发现这里的人非常卷,平时的娱乐活动也比较局限。可能是因为亚洲普遍卷吧,加上我读的是一年制的项目,每天课业压力还是比较重的。
